版主:眉子  

头像

瓦尔登湖,《瓦尔登湖》 (原创天地)  1618次阅读

作者: 眉子 @, 发表于: 2017-11-13 (2355天前)

观看【眉子】的博客



去了一趟瓦尔登湖,回来方读《瓦尔登湖》。

正如作者请求读者原谅的那样,这本书的开篇,晦涩难懂。尤其我最初看的手机版,似乎是小数点变成了零,罗列的经济账目混乱不堪,叫人头皮发麻不知所云。偶然翻到后面的一篇《声》,惊艳,豁然开朗芳心大悦。

然后一发不可收拾。那可真是幽雅得无以复加的上好散文。作者一个人静静地住在洁净的瓦尔登湖畔,自己建的木头房子里,过了两年又两个月又两天。在那里,他听到狐狸爬过积雪,鹰和野鸽三三两两飞入眼帘,看水貂悄悄爬出沼泽,在岸边捉到一只青蛙。松鼠明目张胆偷他的玉米,甚至为抄近路,从他脚背上踩过去。狐狸摆脱了猎狗追踪,傲然坐到一块岩石上,却“砰”地一声滚下来,死在猎人枪下。

诸如此类的描写,书中比比皆是。瓦尔登湖,如此丰富清澈的一个大自然的宝库,作者置身其中,以奇异的自由姿态,成为了她的一部分。他享受那一份孤独寂寞,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人,与自然契合,拥有自己的太阳星星和月亮,恍如终古常新的宇宙的中心。他以一个哲学家的冷峻锋利的思想,观察记录了这个美丽温情的大地。

今年是梭罗出生200周年,瓦尔登湖因为他的《瓦尔登湖》早已声名远播,作为州立公园,拥有巨大的停车场和高挑的游客中心。我们去的时候,几辆黄色校车也到了。在靠近游客中心的湖畔,是梭罗木屋的复制品。原址要远一些,且已消散,屋顶再利用时盖过猪圈,如今只立着几根后人丈量纪念的矮柱。木屋大概有十平米多一点,一扇门,门里正对着壁炉,那是梭罗搬了一千块废砖砌的。木屋两侧各有一扇窗。屋子里按照梭罗书中描述靠墙摆着一张行军床那样的窄床,一个桌子,三把椅子。屋后一间披屋,堆柴禾,那是梭罗用造房的剩料所做。应该还有一个地窖,按梭罗的理解,所有的房屋不过是地窖的门柱罢了。

这么一个房子,梭罗本人是极其满意的,总造价$28.125元,不算他自己的人工。而当时,大学宿舍一年的住宿费就要$30。这就不得不令梭罗置疑教育的意义,因为要供儿子在大学研究经济学,父亲往往陷入无法摆脱的债务。在他看来,学生大可自己动手,造一个他这样的房子。不光是学生,任何人都可以。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,房屋所有的功能都有。如果来了一个客人,自然可以分享他的椅子,甚至食物。就象中国古代文人,只有一碗豆子,煮了一人一半。但如果来了20个,除了这个房子,它外面还有茂密阴凉的松林可做客厅,大家禁食,要不吃都不吃,光谈思想,也可以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。

除了房子,梭罗详细罗列了他认为生存的四大必需品:衣食住燃。好比人体是一只炉子,食物是保持肺部内燃的燃料。衣服住所以及取暖,是保持养身的热量。这样,除了必需品之外就是奢侈品了。他认为人生的贫困与烦恼不是由于必需品,而是由奢侈品引起的。

所以,他就做了这么一个哲学试验,到林中去,看能不能活下来。他造屋,种豆,拾柴,采摘浆果,用不发酵的玉米粉混黑麦(两样都极便宜)做面包,偶尔钓鱼,衣服大约是积蓄,不用添新。晴好的黎明的曦光中,他在湖中沐浴,恍若恒河的圣水,还有比瓦尔登澄明清亮的水源更能涤除尘世的污垢与灵魂的罪恶吗?知行合一。梭罗恐怕算是极简主义的鼻祖。那些打着极简主义的招牌妄想娶个免费保姆的直男癌们注意了,真正的极简主义,连女人都不要,禁欲,节食,你做得到吗?

住在瓦尔登湖的两年,除了哲学,梭罗更是一个出色的物候学家,是大自然的观察员和记录者。以禽兽为邻,花鸟相伴,他博学多才,从开花的时间推断日月,观察记录比人类更惨烈激越血腥的红黑蚂蚁大战,勘测湖底深度绘制地图,记录湖水温度结冰解冻日期以及涨落。每天外出徒步4英里,大约6公里多。木屋前竖着他的立像,正是侧身向前,行走的姿态。当套着制服的讲解员问前来参观的孩子们:“你们愿意每天走路吗?”孩子们齐声答着:“No~~”

根据书中的记载,我去的瓦尔登湖,应该是在浅水期。沙滩可以绕湖一圈,而不是只有两三处。而且显然,不可能跳台跳水似的从某块岩石上直接蹦到湖里。湖岸上一对青年男女坐在长椅上,静悄悄地各捧着一本书。也许正是《瓦尔登湖》,离湖读骚,别有情趣。也许,不是。

这个湖,正如书中大量篇幅所描绘的,从不同角度看,时而绿,时而蓝。湖上一只船,有人钓鱼。水至清,想必与200年前并无二致。它是大地的明眸,妩媚而璀璨。象这样玲珑秀丽的森林湖泊,我见过许多。梭罗生前,《瓦尔登湖》已经出版,是否因为他的影响,美国公众越来越认识到保存自然的必要,而在他死后不久的1872年,众志成城,才成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呢?工业化的进程使人们认识到必须保留“铁肺”以供补给,同时给子孙后代留下遗产,维护这个地球最初的模样。国家公园被誉为美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创举,一点都不夸张。这其中,梭罗优美的文笔,以及他融入自然后所发出的心声,一定,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。其结果,是他珍爱的瓦尔登湖在今天,在未来,都将以他活着时候的状态呈现。

但当时的人们,对于梭罗的离群索居难以理解。有人到林中寻狗,罔顾梭罗提供的线索,只是不停地打断他:“你在这里干什么?”无奈,梭罗幽了一默,“他丢了一条狗,却找到了一个人。”在梭罗结束体验生活回到凡俗之后,做了大量的演讲(估计是拿钱的),后来干脆写成书,就是《瓦尔登湖》。这本书主要回答了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:我是谁?我为什么要这样做?

正如刻在梭罗遗址上那段众所周知的文字:“我到林中去,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,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,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,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,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。”我们生活得如此卑微,所谓的蚁民,营营苟苟,忙忙碌碌,镇日劳作,不知所终。那不叫生活。生活的实质要简单化,不能被生活所累。

梭罗例举了一个贫困的爱尔兰人的生活。为了避雨,他进到那个到处漏雨的爱尔兰人屋子。作为一个哲学家,他当然要向爱尔兰人宣讲他的哲学,有点普渡众生的意思。首先,你可以自己造一个屋,造价低于目前破房子的年租金。其次,他写道:“我是不喝茶,不喝咖啡,不吃牛油,不喝牛奶,也不吃鲜肉的,因此我不必为了要得到它们而工作;而因为我不拼命工作,我也就不必拼命吃,所以我的伙食费数目很小;可是因为他一开始就要茶、咖啡、牛油、牛奶和牛肉,他就不得不拼命工作来偿付这一笔支出,他越拼命地工作,就越要吃得多,以弥补他身体上的消耗,——结果开支越来越大,而那开支之大确实比那时日之长更加厉害了,因为他不能满足,一生就这样消耗在里面了,然而他还认为,到美国来是一件大好事,在这里你每天可以吃到茶,咖啡和肉。”在梭罗看来,这是一个死循环。爱尔兰人到美国的真正意义,应该是可以自由地过一种生活,没有这些食物也能过得好。他们可以在夏天,都去拣拾浆果,象他一样,当原始人,以此为乐,以游戏为生。欣赏大地,而不是占有。享受生活,不做生活的奴隶。显然,这个爱尔兰人不会采纳他的人生哲学。他告辞,也象佛教所谓,我渡不了你,先渡我自己。

支持梭罗简单生活的理论基础,来自他认为更高的法则。其实,就是修身养性。“如果你想要贞洁,你必须节制。” 他基本上吃斋,节食并禁欲。口腹之欲降到最低,这样就不必为糊口而耗费许多时间精力。人应该有更伟大的使命和精神追求。梭罗受过高等教育,在哈佛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,慢说拉丁文献,连印度《吠陀经》和孔孟语录都是信手拈来。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书难懂,随便吊个书袋,你就挂了。他严格自律,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圣殿,用他自己的方式崇敬他的神。“任何崇高的品质,一开始就使一个人的形态有所改善,任何卑俗或淫欲立刻使他变成禽兽。”

另外梭罗对于社会的主张,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类似。公民的消极抵抗权,被后世印度圣雄甘地和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奉为楷模。但在以体验为主的《瓦尔登湖》中几乎没有涉及。

当我在周末的早上,泡一壶茶,拼两块点心,坐阳台上读这本《瓦尔登湖》,一簇三根枯黄的松针飘落到纸上,提示秋天的来临。家里几个猪在享受懒觉,院子里松鼠倒很勤劳,忙上忙下储备冬粮。离我家五分钟车程,也有一个瓦尔登那样的天然湖泊,跟瓦尔登一样靠雨水与蒸发调节水量。或许它真的象一只浅浅的碟子,一下雨满满登登简直盛不下,要漫出来似的,却又不知道该往哪里漫,就那样含着,饱涨着,过几天终于退下去一点,显得清秀些了。湖上偶尔歇几只天鹅,更多的是野鸭。两年前的一个艳阳天,我坐在湖边发呆,看一对鸭子划向湖心,水上漾起倒 V 波痕,前头的鸭子似乎侧了侧头,敦促伴侣跟上。一时慨然,遂《题湖》云:

骄阳如炽霜叶透,
波光滟潋欲回眸?
了却人间多少事,
菖蒲空留几度秋。

瓦尔登在侧,《瓦尔登湖》在手,悠然独处,不负此刻秋光。待我死去,知我活过。


完整帖子:

 主题RSS Feed

  • 瓦尔登湖,《瓦尔登湖》 - 眉子, 2017-11-13 [*]
打开手机微信,选【发现】->【扫一扫】左边的二维码就会在手机出现这个帖子,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,选分享到朋友圈。
我是歌手 新闻速递 谈股论金 聊天灌水 影视在线 心灵大学 原创天地 笑话连篇 美食天下 视觉艺术 伴奏交流